大连理工大学首页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致敬•芳华|秦学志:校园剪影,岁月留痕

2025-05-02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长期以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扎根实践培养卓越管理人才,凝练商学新知,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优秀教师笃行厚学、立德树人、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立足三尺讲台、心怀国家未来,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内涵。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推出“致敬•芳华”专栏,介绍部分教师的学术思想、育人感悟和感人事迹,以此为代表,向所有老师们致敬!

图片

剪影 —— 秦学志教授的日记

晨曦微萌,灯光如豆,在庄河的偏远乡村小学 —— 永记学校里,孩子们在一盏盏煤油灯光下晨读,朗朗读书声唤醒了小山村的早晨。这是埋在秦学志教授内心深处的上个世纪70年代的模糊剪影。年轮赓续,沧海桑田,半个世纪弹指而过。如今,已届花甲之年的他,时而轻轻倚靠在办公室的旋椅上,脑中闪现的在大连理工大学求学、工作、生活的一幕幕,仿佛乍暖春风、袅袅炊烟,轻轻扑面而来。

1984年秋天,秦学志紧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昂扬号角,心中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来到了大海环绕的大连理工大学。斜阳晚照下的校园,林木葱葱,花草青青。他在日记中激动地写道:

碧水远山,晴空时节莫倚栏;

扯嗓喊,且将此身,融入蔚蓝。

苦涩、憧憬、失望、坚忍、希望,大学生涯的五味瓶就这样慢慢开启了,一番番搅动着他那颗稚嫩青涩的心。历经风雨洗礼后的1991年,他硕士毕业留校,角色的转换,宛如更换了舞台布景,继承于父母的朴实良知,默然助力他坚守了35年的大学讲台。农民儿子的本色,赋予他牛一般的韧劲和不屈性格,为了激励自己,他在日记中以《咏牛》为题郑重写道:

阔背利角两眼灯,

劲扫尾巴奔前程。

四蹄坚韧踏实地,

辛勤耕耘不作声。

一年又一年,寒来暑往,悲喜交织,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

余晖斜照,薄雾凄迷,

花开时节,草长莺啼。

老槐在暮色中瞩望,

冬去春来,叶落花荣又一载。

潭碧林疏,莹莹处,恰烁粒沙土;

这光景,是秋风又度。

斜阳里,铿锵军伍声震天;

那仗势,不似丝竹两三弦。

凝眸间,雀儿归巢,

夜幕四合,雾锁校园。

图片

他曾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下海潮和出国潮而茫然无措,曾为囊中羞涩而动摇,曾为外部世界的绚烂多彩而迷惑。然而,或许是命运使然,在高等教育这艘大船上,秦学志教授勇敢地迎着风雨、迎着阳光,含着泪水、含着微笑,跌倒了再站起,站起来再俯身,几十年跌跌撞撞的摔打,苍老了脸庞,凝结了鬓霜,坚挺了脊梁,清澈了目光。

独熬炎夏,办公室里深埋皮囊于旋椅,

静观扇风狂舞,纸飘笔落;

心跳如鹿越山涧,叮咚回响;

良久轻叹,唯知了聒噪于外,柏树静立于侧。

信夫!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

回望月前,攘攘如过江之鲫,学子结队鱼贯入教室;

看看今时,寥寥如朗天残星,疏桐摇风乞怜于流萤。

临海书亭,傲居于牛角巅峰;

念隋唐才子,李家将军,秦府战神,俱风吹浪打去。

唯挂书佳话,越千年时空,

寄情我学府靠山一角,提醒时不我待之宗意。

朗朗书声已远,校园归于寂然。

然火种四播,山川为之肃然,学在大工美名传。

为了鼓励所指导的学生积极上进,他仿《忆秦娥》,深情呼唤:

金秋夜,长空雁叫云遮月。

云遮月,细雨送凉,红树摇曳。

灯下苦读心如铁,踏燕蹄疾莫停歇。

莫停歇,土味调酒,品个浓烈。

图片

2008—2009年,他在美国新泽西Rutgers大学访学,在国庆节和中秋节时, 思念家乡和校园之情愈加浓烈。

又逢一年佳节时,月儿圆,果儿硕。

故乡远望,大洋茫茫,群山逶迤海连波。

清风习习,鸟雀穿梭,客乡双节天寥廓。

菊花漫放,树影婆娑,月照江天万里河。

撷片桂叶,叠成小船,月华如水好放歌。

天涯此时,婵娟寄情,共创如画新生活。

几十年风雨,用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和热血与母校连理,深情热爱着这片培育他成长的青青校园和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竹伴玉兰》和《凌水湖暮色》,道出了他的拳拳之情。

春来看玉兰,雅洁清丽敢争先;

风过听竹声,缓急相宜排阵来。

暮霭缥缈湖水澄,

天鹅曲项弄浮萍。

引得学子驻足望,

波光叠映远山影。

秦学志教授热爱长跑、登山等体育活动,深知身体是高强度工作的保障。

莫问鸥鹭,直指白云生处,

蜿蜒石径锁峰峦,争忍回顾。

通透清汗,挥却烦恼无数。

挺住,挺住,热泪恣意如注。

老一辈知识分子风骨永远激励着他,他深信 ——

一个民族的希望之火无法用财富来点燃,

却根植并宏起于名冠全球的大师群的闪耀光芒。

文明发生洗心革面的根本变化,

发轫于思想、观念和信仰。

坚信教育的润物无声,

浩叹于风起于青萍之末、旋卷于茫茫林海,

天高鹏翔、洋阔鲸跃,古今从来不负勇毅前行之人。

即将相忘于江湖,思绪万千,他渴望寄情于山水之间,做个不羁野老,隐身于“万里红尘一杯酒,千秋伟业半盏茶”之清幽。

远山长卧,溪水静流,叶间黄处思清秋,云悠悠,鸟啾啾。

图片

《龙塘夏日山居》更是道出了他的心声 ——

汽笛夜鸣廊,院角蔷薇暗送香,沁彻我心肠。

杨柳疏立北亭旁,日思夜守望,游子在何方?

弯月映龙塘,小舟次第急归航,游弋穿梭忙。

渔光鳞闪波连洋,谁弹弦丝长,风奏一夜香。

图片

秦学志

秦学志,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宝钢优秀教师、大连市政府参事,大连市高端人才。辽宁省财经类专硕教指委委员、大连市西岗区政协常务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民盟副主任委员。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30余名、其中国外博士留学生4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含MBA学员)、本科生20余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才基金1项。

上一条:致敬•芳华|胡祥培: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大工方案”

下一条:致敬•芳华|苏敬勤:为构建扎根实践的中国管理学派而持续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