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长期以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扎根实践培养卓越管理人才,凝练商学新知,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优秀教师笃行厚学、立德树人、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立足三尺讲台、心怀国家未来,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内涵。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推出“致敬•芳华”专栏,介绍部分教师的学术思想、育人感悟和感人事迹,以此为代表,向所有老师们致敬!
商学院大量基于西方实践情境发展而来的成熟理论为本土学者提供了一系列受国际学术话语体系认可的概念和框架,然而长期在西方理论范式的主导下循迹性地开展研究,导致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学术概念难以产出。不同的文化根基导致西方管理理论用于揭示中国管理实践时易忽视其时代性和历史性特征下的历史底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情境下普适性与特殊性共存的本土管理学派的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竞争力,提炼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是苏敬勤教授长期思考和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建设国内商学院的案例生态基础设施与系统
案例是记载、记录中国企业情境和管理实践的最佳载体。为满足全国MBA学员对本土案例的强烈需求,构建管理的中国学派,从2008年起,在全国MBA教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时任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苏敬勤教授作为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正式发起设立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并担任创始主任至2020年,组织全国MBA培养院校大规模开发本土案例,制定案例开发规范、确立了全国管理案例的共享模式和评审入库标准,成为我国本土最大的管理案例库,为全国MBA培养院校提供充足的教学案例支撑。组织设立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审和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等系列活动对于调动广大商学院的积极性,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苏敬勤教授将案例开发与案例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基于案例的中国情境管理理论的开发,创办了国内至今唯一一本以案例研究为特色的《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学术期刊并担任期刊主编至今;在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下,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个案例学术组织—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至2024年;以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作为主办单位,举办中国管理案例学术年会、中国管理案例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暨青年研讨会等系列年度会议,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案例教学与研究生态。
他在国内率先开发的、发表于《管理世界》的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行动学习法”为国内情境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率先构建并发表于《管理世界》的“管理案例学”,以及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案例学论纲》为构建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提出基于案例的情境分析框架和情境谱系
基于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系统性观察和深入调研,结合国际比较视角,苏敬勤教授在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了PEST情境分析框架,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维度解构中国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特征。
在深入调研国家电网、大唐电力、阿里巴巴、腾讯、上汽集团、美的、海尔、青山实业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基础上,总结出在研究中国管理问题时,应将情境主要置于研究的前端,将具有粗粒度和本质性、涵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基本要素作为外层;将具有细粒度和异质性的独特要素,如嵌入本土社会文化特征的情境要素和以本土社会文化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管理思想等作为内层,共同构成管理研究的“情境谱系”,形成了情境基础观的重要基础。
构建情境基础观
当前,管理研究中常见的理论范式有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制度基础观等,这些理论范式通常基于确定的一元论立场,将核心假设框定在某一单一情境之下,当用于解释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情境时,容易忽略其他情境因素,从而不利于对复杂动态实践的系统解构。同时,发源于西方管理情境的理论范式,其情境假设往往掩盖了东方社会文化中的独特因素,因此,盲目沿用西方管理理论范式开展研究会导致其开发的理论出现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失衡。
为破解西方范式主导的困境,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苏敬勤教授提出了情境基础观,在《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华东经济与管理》上公开发表了情境基础观的框架与结构的研究论文,并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讲和交流。
情境基础观是指管理研究以多样化的内外情境(制度、市场、资源等)为出发点,通过对内外情境的深度解析,以其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为重要研究内容揭示情境与管理实践之间的新关系、探索管理研究的新概念、发现管理研究的新理论,提出“环境—认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细化出分解—简化—延伸—深化四个步序对案例进行有效地情境聚焦和框架拆分。具体而言,现象解构是先导,辅以因素分析,识别出与研究问题强相关的核心要素,深度挖掘基本要素与独特要素的内涵,运用逻辑推理形成理论框架。
最后,将新的理论框架与现有文献进行对话,以划定适用边界并实现理论外推。情境基础观的提出帮助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理解情境与管理实践、管理理论之间的关联,实现管理研究的切题性,也进一步为构建本土管理理论体系以及管理的中国学派添砖加瓦。
苏敬勤教授作为国家级领军人才,深耕高等教育40载,发表了包括SMJ、Technovaiton、R&D Management、《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等顶级和权威期刊在内的360多篇研究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14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3篇,H指数达到60,列国内管理学界前列。
目前,苏敬勤教授已连续指导30届研究生,培养出包括4位国家级领军人才与青年人才在内的50多位博士、200余名硕士,学生论文多次入选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及国家级学会优秀论文,有力促进了国内和学校经管学科的建设。
未来,苏敬勤教授将继续深耕中国本土管理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本土复杂情境的解构,在情境基础观的基础构念、范式、操作化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管理的中国学派的建立而不懈努力。
苏敬勤
苏敬勤,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平台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平台企业治理研究(21&ZD134)”首席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顶级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1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始终致力于中国情境的中国创新管理理论的建设,是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领导和组织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共享案例库。
下一条:创新与创业教工党支部开展“学论述强作风,筑师魂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