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首页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

2025-04-10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制作的十四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播出,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密切关注,积极收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掀起了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热潮。他们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和学习研究方向深入思考,撰写学习心得,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


经济系副主任、金融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史金艳教授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从基层实践案例出发、通过案例观察员的生动解读,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不仅成功应对了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还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无论是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抑或是“城市体检”政策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人民福祉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内核,也展现了其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展现出的强大真理力量。

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洞察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的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习近平经济思想阐释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深邃内涵。新发展理念是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新发展格局是下好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三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我深感肩负责任重大。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发展观,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我将以“教研相长”为理念深化理论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系副主任陈阵副教授

央视经济频道近期倾力打造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新质生产力等重要理论概念进行了生动解读。作为一名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鲜活的案例、形象的比喻,不仅加深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认识,也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误解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

比如,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句话,社会上就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有些人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的收缩,这种错误观点夸大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不利于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有些人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理解为什么事都要自己干,这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的时代是不现实的。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中国与世界市场已经高度融合,封闭的国内市场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此外,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对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这一重要经济学概念也存在不同认识。有些人片面的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国际经贸规则就是高标准的,或者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零补贴的国际经贸规则就是高标准的。但实际上,通过学习我们会认识到,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核心应该是“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共赢”,这也体现出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进程中,不能作为旁观者、跟随者,而要作为参与者和引领者,要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总之,系统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对于我们加深理解经济理论,澄清一些认识误区大有裨益。


经济教工党支部书记张琳副教授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制作的十四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近期热播,作为经济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我从第一集就开始关注,并将学习资源转发到支部群中与同事分享。这次专题节目既有现实基础,又有理论高度,每一集的解读,都是从基层实践案例出发,然后邀请嘉宾进行讲解。通过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想不仅是指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灯塔,更是高校经济学教育与科研创新的实践指南。

首先,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经济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诸多生动案例和深刻的理论分析。例如,在讲解宏观经济时,我常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有为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自信,还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实际经济活动中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具体表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习近平经济思想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在申报项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实践和现实需求进行研究。

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高校经济学应突破西方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束缚,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实践作为教学科研的基础,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经济学人才。


经济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潘雄锋教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近期央视总台财经频道共分14集电视专题片全面解读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价值,充分展示了在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下,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等举措,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正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35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并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作为经济学科的一名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而且还要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科研工作,重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冀浩正

日月垂曜而万象昭明,江河行地而百川归宗。强国之道,首在立心。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家昌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根本,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强化农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些思想理念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民幸福的殷殷期盼,也饱含着对国情的充分认知和求真务实、因势利导的顶层设计。

历史已经不断证实并在继续见证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仅在现实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把握其要义和精髓,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也要瞄准真问题,下足真功夫,在真实的工作中作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安纪钊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论述。节目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节目独树一帜地从基层实践案例出发,同时结合专家学者鞭辟入里的解读,通过 “时代之问”“思路讲习”“思想伟力”“学思践悟” 这四个特色板块,生动且鲜活地展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所蕴含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在观看与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邃且宏大的内涵,以及其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和新拓展,系统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让我更加全面理解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与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


产业经济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金宇宁

近日,央视总台财经频道播出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第八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刻阐释了新时代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结合专题片学习,我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实践路径及战略意义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深刻体会到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概念,到一再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经济思想增加了崭新的一页。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共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跃升。专题片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技术与原始创新。例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竞争格局。这让我联想到马克思关于“科技是最高革命力量”的论断,新质生产力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生产力是影响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我既满怀期待,更觉责任在肩,面对如此美好的蓝图与广阔的舞台,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将专业学习融入社会实践、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领域改革等贡献力量?由此更激发我要不断扎实理论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创新思维,努力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融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周笑宇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深入解读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突出了其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节目通过基层案例解读的形式,系统地展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使我感悟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指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驱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彰显绿色发展范式的实践成效。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发展战略上的重大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提升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天津港构建海陆双通道枢纽,成为双循环战略的鲜活注脚,向内夯实内循环根基,向外拓展外循环网络,重塑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

高质量发展是是书写跨越历史时代的新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南长沙磁浮列车以时速600公里的运营实践,诠释了高质量发展内涵,展现了内陆省份向高质量发展高地的跃迁。

通过案例观察员的解读,我看到了这一思想在建设金融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系统性突破,生动展现了其核心要义与实践伟力的辩证统一。这不仅深化了我对中国经济制度优势的认知,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条:大工经管学院2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4年主题案例立项

下一条:经济管理学院孙晓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管理世界》发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