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课题组在调研的“专精特新”企业中选择三家企业重点推介。这三家企业紧密围绕科技创新战略,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强化自主创新,优化特色产品生产技术,以科技进步、规模优势对冲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今天,我们刊发报告解读的最后一篇——《案例篇:如何从中小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
案例篇:如何从中小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
一、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傲化学”)成立于2003年9月,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中外合资精细化工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工业、民用系列杀菌剂、防腐剂、防霉剂,以及有机化工中间体的生产制造,产品品种齐全,工艺技术、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均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产品可广泛用于油田注水、制浆造纸、水处理、金属切割液、塑料、海洋油漆、木材、塑胶皮革、油漆涂料、化妆品、个人护理品、纺织品、纤维、地毯、建材等领域的杀菌和防腐、防霉。
百傲化学于2017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360),于2022年8月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1、“专”:主营业务专业化程度高,成长快速,规模优势明显
百傲化学长期以来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并在此基础上生产、销售工业杀菌剂复配产品以及配套化工中间体产品(邻氯苯腈)。近五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99%左右,专业化程度高。公司产品除覆盖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已成为国内乃至亚洲产能最大的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生产企业,稳定供应能力和规模效应优势明显。
自2017年上市以来,百傲化学进入快速成长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19年超过64%。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影响后,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化工行业加快了复苏进程。公司得益于主营业务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销售价格的上涨和新建产能的释放,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33.92%。
2、“精”:资产运营良好,重视数字化建设,通过ISO9001认证
百傲化学近年来的资产负债率逐渐增加,但稳定在40%以下,资产运营情况良好,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在国家愈发重视数字经济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当下,百傲化学的数字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在内的数字资产投入逐年递增,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在逐年攀升。此外,公司主营的异噻唑啉酮系列杀菌剂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特”:品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品牌
百傲化学产品线丰富,品类齐全,现有产品覆盖CIT/MIT、MIT、OIT、DCOIT 和 BIT 等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常用品种,可实现客户一站式采购。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与客户进行深度合作,结合在技术工艺、生产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客户共同开发配方产品和复配加工,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经过多年经营,“百傲”品牌已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尤其是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品牌认知度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
4、“新”:重视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自2011年10月起,百傲化学连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形成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各部门协同的研发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强度保持在3%以上,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活动,形成了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完成了多个工艺技术的改进项目,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承上启下:做中国精细化工产业链的“中流砥柱”
深耕原药剂与中间体。百傲化学在精细化工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主营业务集中在中间体与原药剂环节。工业原药剂主要原材料来自上游基础化工,而原药剂产品一般需复配后方可使用。近二十年来,百傲化学持续深耕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生产化工中间体以自用,做到产业链配套。
积极拓展配方产品。2020年开始积极拓展配方产品,探索向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的延伸。配方产品为原料剂的下游产品,其销售单价和毛利润率均高于原药剂,进入壁垒也高于原药剂。目前全球范围内工业杀菌剂配方产品的技术和渠道主要掌握在少量国际化工巨头手中。百傲化学持续开展配方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工作,深挖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
6、“补链”:接棒国际巨头,补位中小企业
接棒国际巨头。目前全球工业防腐杀菌剂细分领域处于垄断竞争的态势,主要市场由陶氏化学、德国朗盛、奥沙达、英国索尔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占据。近年来,出于成本与环保等因素的考量,国际巨头纷纷大幅削减了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的生产,目前仅陶氏化学、英国索尔保留了部分产能。同时,该类原药剂的产能已逐步转移至国内。百傲化学乘势接棒,聚焦产业链中的原药剂与中间体环节,成长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生产企业。
补位中小企业。随着产品暴利时代过去,产业竞争加剧,市场对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千吨级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集中度逐渐提高。百傲化学作为国内主要的规模化异噻唑啉酮类原药剂生产商,早在2011年松木岛分公司建成投产后,异噻唑啉酮类原药剂的生产能力就已超过万吨,规模效益明显。
7、“强链”:产能不断扩大,规模优势凸显
持续扩大产能,打造规模优势。百傲化学深耕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行业近 20 年,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生产企业。早在2011年松木岛分公司建成投产后,异噻唑啉酮类原药剂的生产能力就已超过万吨。2017年上市后,百傲化学的年产能迈过2万吨的门槛,并呈稳定上升趋势。2021年,随着松木岛分公司三期项目建设完成与投料生产,百傲化学的实际产能已接近4万吨,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时,产能提升降低了单位产品分摊的环保投入、制造费用等固定成本,形成了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
借助规模优势,拓展合作伙伴。百傲化学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供应能力,与朗盛化学、奥沙达、特洛伊等国内外核心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成为下游主要杀菌防霉服务企业的优质合作伙伴。
8、“延链”:拓展配方产品,进军产业下游
虽然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原药剂的生产已逐步转移至国内,但下游配方产品和应用领域仍被数家国际企业主导控制。为提升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产品附加值,百傲化学近年来已开始尝试配方产品,并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积极探索向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延伸。
深度把握客户需求。精细化工产业链下游的配方产品与技术服务致力于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与服务,是产业链中产品附加值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环节。奥沙达、英国索尔等具备原药剂生产能力的国际化工巨头也纷纷将重点转移至下游环节。配方产品需要基于客户实际需求,采用原药剂定制个性化产品。良好的配方产品体验有助于拓展客户广度、强化合作深度。因此,百傲化学基于自身在原药剂与中间体环节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积极拓展下游客户,提供杀菌防霉服务与解决方案。
推出多种下游产品。百傲化学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持续尝试工业杀菌剂配方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工作。截至2021年,已经研发出配方产品50余种,其中在售产品30余种。同时,百傲化学正进一步加大对配方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力度,同时也在尝试与其他企业开展配方产品合作,积极拓展配方产品的销售规模,从而进一步渗透至产业链下游。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百傲化学产品已取得美国EPA和欧洲BPR登记,具备出口海外主要市场的准入资质。为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尤其是拓展与境外客户开展配方产品的合作空间,百傲化学将持续寻求国际合作伙伴,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
二、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大连欧科”)是一家以膜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和产业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化工程公司。目前拥有有机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回收、氢气回收、天然气处理等多项核心产品和专利技术。主要服务于采油、炼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天然气等行业,并出口到日本、中东等各地。公司已具有一类压力容器和第二类低、中压容器的设计、制造资质,并通过QHSE管理体系认证。
目前,大连欧科到已建立超过400套的VOC回收装置,总的VOC处理能力近20万吨/年,在世界各地已有近500套商业化气体膜分离系统在运行。
大连欧科于2021年入选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企业的聚烯烃尾气回收装置入选2021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名单。
1、专业化
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起,二十多年来专注于以气体膜为核心技术的工业气体分离纯化领域,为石油、化工、天然气、煤化工及大气污染控制排放行业提供气体分离、纯化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同时提供压缩机组、制冷机组、真空机组、溶液吸收、变压吸附(PSA)、变温吸附(TSA)等其他配套技术与设备集成和服务。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气体分离膜产业的龙头企业。
大连欧科是国内最大的气体膜供应商,拥有完备的销售网络,在世界各地已有近500套商业化气体膜分离系统在运行。公司产品除覆盖国内市场外,还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
2、精细化
大连欧科自有面积1000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及成套设备系统集成车间,拥有100多名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可以严格按照各种国际、国内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制造。
此外,公司主营的膜技术的研发膜组件及气体和液体分离处理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已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在工程开发、工程设计(包括工艺、设备和自控等专业)、设备加工、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公司均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
3、特色化
目前,大连欧科依托工艺开发、工程设计(包括工艺、设备和自控等专业)、装备制造、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生产运营,已成为国内唯一能够设计、生产和加工符合国内和多种国际标准要求的气体膜分离单元设备,并实现膜技术与传统分离技术(压缩、冷凝、透平膨胀、深冷、PSA/TSA、吸收、径流、干燥、脱硫等)高度集成的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4、新颖化
大连欧科在国内同时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等大企业建立了科研协作网络,并与多所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同网络进行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合作。公司汇聚了跨国高科技人才,拥有以博士、硕士为主的专业科研团队,专业素养高,结构合理。公司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5%,专注于开发多种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获得50余项专利,形成多项专有技术,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先进、重点技术目录。公司设有研发中心,组建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计划项目10余项。
5、产业链布局
大连欧科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目前主要包括烃类回收、氢气回收与纯化、VOCs控制排放、天然气处理、制冷系统等单元成套设备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气体膜行业的领军企业。企业还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延伸。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生产模组系统关键膜材料。同时,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大连欧科不仅提供膜材料及膜设备,还提供一系列的售后服务保障。
6、“补链”:瞄准行业空白,推动产业发展
行业软肋:中国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严重;国产膜材料市场竞争力弱,跟踪开发的产品较多,自主创新产品少,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膜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只能从事成套装备的组装工作,关键膜材料和器件依赖进口,企业利润微薄,产业处于低端环节。
推动产业发展。董事长刘建民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负责气体膜分离技术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工作。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刘建民愈发感觉到膜技术的研发与产业脱节严重,导致成果转移、转化存在障碍。于是,刘建民、杜国栋、栗广勇等于2000年创立了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瞄准膜产业链中空缺、薄弱环节进行研发突破并生产制造,志在为膜行业强链补链。
7、“强链”:合作开发,立足国内国际市场
积极合作开发,进入专利商短名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大连欧科一直致力于与世界一流的膜企业技术合作,秉承“合作开发、自主创新”的原则,将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商业化、工程化和产业化。目前大连欧科同世界一流的研究所和企业,如德国GKSS研究所、德国Membrana、德国Borsig、日本三菱化工、日本UBE等公司都建立了良好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凭借着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大连欧科在膜工程应用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知名聚烯烃生产工艺专利商短名单成员。
利用短名单优势,建立国内市场绝对优势。大连欧科在国内相较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在国内所参与的很多大型项目,因为受制于专利商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甚至都没有参与的资格。大连欧科在国内市场上拥有的绝对竞争优势得益于专利商对其背书,而为了进入专利商的授权名单中,大连欧科为之努力了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
进军国际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大连欧科已从一家国内民营企业成功发展成为一家国际知名的企业,并充分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目前从技术水平及专业程度上来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形成大连欧科与美国、德国各一家企业的三足鼎立之势。
8、“延链”:积极自主创新,进军产业上下游
积极自主创新,进军产业上游。常年以来,西方在技术上对我们一直采取技术封锁的方式,我国膜产业所需的核心材料一直依赖外国进口,关键膜材料生产存在空白。大连欧科在国内同时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等大企业建立了科研协作网络开发新技术,并建立起与多所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同网络,进行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合作。此后,大连欧科打开了之前被国外封锁的核心技术的黑盒,彻底将核心技术的机理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核心材料实现了完全的自主生产化,不再依赖受限于从国外企业采购。
完整服务体系,进军产业下游。大连欧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给予整个系统性能的长期保证,具有完整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前期技术方案设计、设备调试、备件供给、设备维护、改造等服务。
三、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
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润和催化”)成立于2010年, 2017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是一家研发型精细化工企业。润和催化主营业务为石油化工催化剂、分子筛和相关助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是催化裂化催化剂、催化裂解催化剂、脱氢催化剂、MTO(MTP)催化剂、环保催化剂和各种分子筛产品,目前已经形成年产5万吨各类催化剂和分子筛的生产能力。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石化企业,如印度 BPCL(印度巴拉特石油公司)、浙江美福有限公司、中国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等。
润和催化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8月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润和催化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各类石油化工催化剂以及分子筛产品以及相关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属于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归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下的新型石油化工催化剂。在过去的5年内,润和催化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主营业务聚焦,专业化程度高。相较于其他中小型同类企业,公司已初具规模效应。
润和催化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的20多家石化企业,目前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新疆、浙江等地区,国际市场领域已拓展至印度、俄罗斯、美国、中东等地。
润和催化近五年来的资产负债率都稳定在60%以下,资产运营情况良好。目前公司保持着良好的独立自主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升,公司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润和公司具有完整的研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高性能得到保证。
润和催化立足于石油化工领域的节能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生产、技术转让,新材料产品以销售为主,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配套产品。公司经营的产品主要为炼油催化新材料、新型稀土能源新材料、分子筛催化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国际成熟工艺,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的炼油催化剂生产,充分利用四川优质稀土矿资源、稀土产品和当地原辅料供应优势,生产加工各种高效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催化剂产品。公司经营理念和目标进程已经有机地融合到地方经济循环良性体系里。
公司自创建以来,十分注重研究开发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和分析试验中心。两个中心配备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可以独立自主开发相关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还可以根据用户特点和要求设计生产专门的产品,并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测试分析、评价等技术服务。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重质油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抗重金属污染的双功能助催化剂技术、高活性的催化热裂解催化剂技术、稀土 Y 分子筛的制备技术、ZSM-5 分子筛和脱氢催化剂的制备技术等,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石油化工催化剂、分子筛等。
5、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理念。公司自创建以来,十分注重研究开发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和分析试验中心,两个中心配备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可以独立自主开发相关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还可以根据用户特点和要求设计生产专门的产品,并为用户提供各种测试分析、评价等技术服务。润和催化润和公司拥有50多项专利,所有产品都有自主知识产权。
建立高质量研发团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润和成都研究院属于润和催化旗下的研发型企业,拥有一支由行业资深教授、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技术团队,具备完整的研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保障产品的技术处于领先水平,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催化剂产品。自成立之初,研究院就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与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不断吸纳技术创新人才的加盟,共同在化工催化行业齐心协力,共创共赢。
创新管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了更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润和催化每年研发经费支出都占营业收入的3%以上,并且研发投入占比逐年增加。
6、依托地理优势,细分领域深耕细作
依托地理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国具有生产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所有廉价原材料和成熟的技术以及大量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稀土资源更具独特的优势。乐山有稀土冶炼、纯碱、烧碱、盐酸、氯化铵、石英砂、水电气等生产该催化剂的优势资源,因此润和催化选择乐山作为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乐山的优势资源,生产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供应全球客户。
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满足差异化需求。润和催化十几年来始终专注和聚焦于各类石油化工催化剂以及分子筛产品和相关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公司催化剂、分子筛产品系列的完善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司完全具备了基于客户不同需求,提供整套产品及技术服务方案的经营能力。
7、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
催化剂行业现状。炼油催化剂包括用于流化催化裂化(FCC)、加氢处理、重整和其他应用的催化剂。虽然全球所有应用领域的炼油催化剂需求都将经历健康的增长,但是 FCC 催化剂需求增速将是最快的。就市场价值而言,FCC 催化剂仍将是最大的炼油催化剂市场。近年来,随着环保、规模门槛的提升,国内炼油企业实际需求增长幅度较小,而炼油催化剂新增需求主要在国际市场,例如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等。
地域,明确定位目标客户,交由专门销售及技术服务团队负责。基于上述行业现状,润和催化通过自身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取得客户的信赖,不断拓宽国内国外市场。目前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新疆、浙江等地区,国际市场领域已拓展至印度、俄罗斯、美国、中东等地。润和催化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的催化剂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与客户合作,为客户提供催化裂化装置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8、产业链布局
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生产稀土催化材料环节。生产石油化工催化剂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源于产业上游,生产出的石油化工催化剂及分子筛产品一般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润和催化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于石油化工催化剂及分子筛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方案。
9、“强链”:初具优势规模,拓宽海外市场
初具规模优势。中国的FCC催化剂技术和美、德两国比肩,共处于国际高端水平。润和催化在中国催化剂产业的规模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位列第三。目前润和催化已经形成了年产5万吨各类催化剂和分子筛的能力,且多种催化剂制造处于国际顶尖水平,相较于其他中小型同类企业,公司已初具规模经济效应。
借助规模优势,拓宽海外市场。润和催化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灵活的定价策略及专业的技术服务优势取得客户的信赖,客户基础较为牢固,从而不断拓宽市场,通过产品的高技术附加值获取利润。润和催化一直坚持“走出去”战略,重点布局中东和东南亚、南亚等区域国际市场,出口营业收入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90%,同比上年增长93.03% 。
10、“延链” :拓展业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润和催化目前在稀土催化剂行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经济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宽国内外市场,润和催化已经开始尝试拓展公司业务,投资设立了多个子公司,积极探索向产业链下游领域延伸。
四、小结
百傲化学,A股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专业化程度高,成长快速,规模优势明显(专),重视数字化建设,通过ISO9001认证(精),品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品牌(特),重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接棒国际巨头,补位中小企业,产能不断扩大,规模优势凸显,拓展配方产品,进军产业下游。
大连欧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气体分离纯化领域(专),可以严格按照各种国际、国内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制造(精),是国内唯一能够设计、生产和加工符合国内和多种国际标准要求的气体膜分离单元设备(特),建立产学研协同网络进行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合作(新),瞄准行业空白,推动产业发展合作开发,立足国内国际市场,积极自主创新,进军产业上下游。
润和催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直从事各类石油化工催化剂以及分子筛产品和相关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保证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精),采用成熟工艺,有机地融合到地方经济循环良性体系里(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石油化工催化剂、分子筛(新)。初具优势规模,拓宽海外市场, 拓展业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大连理工大学专精特新企业研究院联系人 孙玉涛
电话:0411-84707887
Email:sunyutao82@dlut.edu.cn
上一条:用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深化主题教育的成效
下一条:经济管理学院召开调查研究专题培训会暨师生代表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