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一个时期以来,大工新闻网以【师者如光】专题为依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陆续推出大工优秀教师至诚报国担使命、培根铸魂育英才的奋斗故事,激励鼓舞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服务国家战略,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日前,我校4位教师获评“宝钢教育奖”荣誉称号,展现出大工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风范。今天,让我们走近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王国红,一起来听他以实践赋能成长的育人故事。
在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讲台上,王国红教授以三十四载的坚守,将创新基因注入教育血脉,用企业家精神点亮学子创业梦想。作为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他构建起“E(企业家精神)+K-A-M(知识-能力-思维)”课程体系,培养出大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创业教育的“点灯人”
“王老师的课总能让我们看见科技报国的无限可能。”学生的评价道出了王国红的教育初心。自1991年执教以来,他累计授课超1600学时,始终坚持“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使命”。
在《创业管理》课堂上,他采用内生式开发逻辑挖掘思政教育资源,通过采编覆盖30余个行业约80篇创业案例,将“大国智造”“载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国之重器背后的创业故事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商业模式时自然领悟“科技自立自强”的深意。这种“润物无声”的课堂教学,使其主讲的课程先后获评辽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他更将育人延伸到课外。邀请校友企业家或创业者进入课堂50余人次,向同学们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思想;指导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结合校友资源,为学生创造如观摩创业路演、创业项目展示以及访谈创业者等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实地调研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地区的多家企业,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理解创新创业。
教学改革的“破壁者”
“用企业家精神重塑课堂”是王国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2016年,他面向全校80余个专业开设《创业管理》公选课,引入企业家精神,构建起“E(企业家精神)+K-A-M(知识-能力-思维)”课程体系。
他的课堂充满“多样性”设计。在案例教学中,每章以真实创业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商业化的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探讨“乐凡科技三级跳”等案例;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方案设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系统分析能力;翻转课堂增进学生的体验、互动与学习主动性。
改革成效显著。王国红主编的《创业与企业成长》教材(第二版)被全国30余所高校采用,相关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在西安交大等20余所高校推广。
“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曾经担任创新与创业研究所所长的他深谙此道。他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他通过实地走访100余家企业,形成对企业的研究成果,进而反哺为教学上的案例开发、课程更新、实践赋能,这种“研-教-创”闭环培养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他先后帮助6个学生项目入驻学校孵化器,指导学生团队先后斩获“互联网+”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省金奖4项。
创新生态的“构建者”
“独行快,众行远。”不仅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还积极投身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团队中有2名青年教师获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还牵头推进开设了大连理工大学首届“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工商管理(创新与创业)专业辅修专业”,参与创办第一届“卓英训练营”和MBA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等,他培养的11名博士、43名硕士成为高校青年学者或行业领军者。
他从课程改革入手引领学校创新生态构建。2002年在校首次开设创业管理课程,2007年面向经管类学生开设创业管理专业选修课,2008年完善课程体系并自编出版教材,2016年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2017年发起工商管理(创新与创业)辅修专业向全校招生,2019年更新为双学位,辅导多个学生团队实现项目孵化。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连续多年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交流,受到同行广泛好评。
三十四载春秋,王国红以“经师”的学识和“人师”的情怀,倾心培育出新时代所需的“双创”生力军。正如他所说:“教育者的幸福,在于看见学生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育人路上,他始终是那束照亮创业梦想的微光,坚守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下一条:经管本科生参加2025亚洲商业案例大赛首登国际案例舞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