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与治理:共赢与共治之路”论坛在上海阿里巴巴徐汇滨江园区召开。期间,由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玉涛教授主编,董久钰助理教授、王公太教授副主编共同撰写的《人工智能+汽车》著作重磅发布。
《人工智能+汽车》一书系统构建了“人工智能+汽车”的场景应用整体框架,从典型场景、技术要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政策建议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精选九个特色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汽车产业中的具体实践和创新成果,深入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生态、技术发展与未来机遇,为关注汽车领域科技发展的行业从业者、科技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参考。
其中,百度萝卜快跑凭借Apollo自动驾驶大模型,在武汉构建起超3378公里的城市级无人出行服务网络,其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的1/14,彰显了技术落地的安全性与规模化潜力;理想汽车创新采用“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架构,其NOA功能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实现全国高速及城市环线全覆盖,重塑了智能驾驶的场景边界。此外,深象智能、文远知行、美团、深圳欧冶半导体等企业的实践,共同勾勒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多元图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参考范式。
围绕该书,孙玉涛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人工智能+汽车’”的专题报告。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已从交通工具演进为“第三生活空间”,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在技术层面,他解析了“人工智能+汽车”的多层架构,包括硬件层的传感器与芯片、数据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决策层的自动驾驶算法及体验层的人机交互,并以特斯拉、百度Apollo等为例,说明自动驾驶通过算法优化、传感器融合实现突破,车路协同等技术推动产业生态重构。在产业生态上,传统车企、科技公司等多方形成“竞合共生”格局,既有大众与博世的合作,也存在技术路线竞争,这种动态平衡加速了技术向规模化应用的转化。最后,他强调智能网联汽车将推动交通系统向“车路协同、绿色高效”转型,未来或重塑出行模式,但需完善法规与标准以保障健康发展。
孙玉涛教授作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前沿研究和产学研结合。此次《人工智能+汽车》的出版,是学院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体现,将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也将进一步提升学院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
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协同建设,倡导以“共赢”理念推动技术红利广泛共享,以“共治”路径回应跨国治理需求,促进人工智能开放、包容、普惠、向善发展。论坛包括开幕式、报告发布、前沿分享、炉边对话、成果发布、赛事启动、圆桌对话等环节。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顾问、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大学校长奇利齐・马瓦拉(Tshilidzi Marwala),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邹肖力,美国微软公司前首席研究与战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网络安全官李慧镝,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等嘉宾出席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主持。
作者介绍
孙玉涛,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兼任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执行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与战略、科技管理与政策,出版专著China and Global Value Chains(2018年)、《“海归”之道》(2021年)、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China(2023年)等。
董久钰,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创业与产业转型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时代下的创新战略,参与编撰的著作包括《数字创新》《数字战略》《数字创业》《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等。
王公太,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加拿大女王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兼职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创新,重点探讨企业如何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数字技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战略性地重新设计传统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
下一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五五”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资助战略专题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成功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