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期货人才培养,更好发挥期货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大连理工大学期货研究院联合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及国内相关高校共同发起“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案例库建设行动。为推进期货及资产管理行业的案例采编工作,7月23日,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采编团队一行赴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敦和资管”)开展专题调研与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大连理工大学期货研究院执行理事郭晓利带队,经济系副主任陈阵、副教授马艳艳、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马晓蕾、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叶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院金融系教授安毅、MBA教育中心期货项目负责人王维纳、CFFDR能源行业专委会主任史建勋,北京物资学院期货学院院长邵永同、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孙皓、金融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战雪丽,以及来自三校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的2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
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敦和资管位于杭州玉皇山脚下“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核心区,拥有融合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办公环境。自2011年成立以来,敦和资管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基本面驱动的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等多资产配置,现货、期货、期权和场外衍生品等多工具使用,以及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多策略构建能力,公司目前管理总规模逾百亿元。
上午的研讨会由敦和资管董事长施建军主讲。施建军围绕“浙江金融发展路径、资管公司运营与投资管理理念”主题展开。施建军系统回顾了浙江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剖析杭州在与上海“错位发展”进程中,围绕资金运营、财富管理等特色领域,打造专业化金融生态。基于对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发展经验的借鉴,他详细介绍了“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战略布局及“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建设成果: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400余家,总资产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自创建以来累计实现税收超200亿元,是浙江省特色小镇亩均效益的领跑者,成为浙江金融改革的重要实践基地。
谈及当前的投资市场运行与监管问题时,施建军指出,在当前监管政策趋严背景下,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强化法律意识,夯实合规基础,规避信息披露、募资操作等风险边界,形成“合规为基、创新为翼”的行业发展理念。国内高校在期货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重视学生法律法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投资管理分享环节,施建军结合敦和资管“安心”系列产品运营逻辑,详细阐述多资产配置、风险预算、波动率控制等资产管理核心理念,并强调不同投资策略之间的协同配置可提升整体组合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最后,施建军还介绍了杭州打造“世界级大宗商品金融服务中心”的战略规划,分析了资源型企业、加工贸易商等核心环节在金融支持下的转型空间,体现了产融结合路径的系统化思考。敦和资管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不仅提升了团队师生们对资产管理行业的认知,也为期货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参考。
下午的交流由敦和资管商品事业部高级总监杨依雷主讲。他从大宗商品的基本属性、研究框架与定价机制入手,结合实际投研案例,为师生们搭建起一套清晰的大宗商品价格分析框架。杨依雷强调,深入理解商品供需结构、市场行为逻辑与政策变量,是实现稳健投资判断的前提。交流过程中,三所高校师生与杨依雷围绕高校课程体系优化、交易策略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调研过程中,团队师生系统地了解了敦和资管在投资理念构建、区域金融生态营造及大宗商品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为“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案例库建设注入了新鲜题材与浙江特色样本。调研团队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将进一步加强与敦和资管在案例采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携手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上一条:西班牙IESE商学院代表团来访
下一条:全球智慧碰撞 共育商科新锐:第二届国际学术研习营落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