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创新创业研究院副院长李政教授受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邀请,为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国有企业创新功能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的讲座报告与精彩分享。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的创新力,将创新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定位,创新成为国有企业的一个核心使命和任务。李政教授指出,当前围绕国有企业创新的热点问题有其背后深刻的经济背景。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竞争态势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显现,我国国有企业需要应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局面。从内部环境来看,相关政策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也需要提高创新能力。但是,李政教授指出,抛开内外部的环境压力,国有企业能不能创新、如何创新、能否做到、需要何种条件,这些问题的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先进性还有待探讨。
因此,李政教授认为,国有企业创新并不简单,需要从逻辑上、从理论上追根溯源。针对国有企业究竟要不要创新、能不能创新,抛开国际背景和政策号召,需要回归理论逻辑和一般规律上,通过实践、实证总结是否可行,将视野拓展观察国内国外是否一致。
针对国有企业要不要创新的问题,李政教授认为这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基于此,李政教授分别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理论视角、国有企业“制度-战略-政策”功能视角、以及“使命导向型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视角进行了系统阐述,从理论上回答了国有企业应该创新、必须创新,还要做好创新。
针对国有企业能不能创新的问题,李政教授认为从理论上来解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适合解放生产力,应该更有利于创新。而根据“创新型企业”理论,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具有
战略控制优势、组织整合优势和财务承诺优势。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以往的创新实践,其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创新功能具有实现的基础与有利的条件。
针对国有企业创新功能的实现问题,李政教授提出了包括“加强科学规划,做好国企创新的战略部署”、“建立竞争机制,营造国企创新的外部压力”、“通过制度创新,增强国企创新的外在动力”、“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由国资国企带动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有企业创新六大实现路径。
李政教授的精彩报告获得了师生的热烈反响。最后,李政教授就经济管理学院师生提出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的关系、国有企业创新的容错机制、国有企业定位与功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上一条:经管学院10篇案例入选 “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下一条:经管学院举行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
【关闭】